羊城晚報訊 記者馬化展報道:今天是第31屆國際盲人節,但對於盲人胡朝暉來說,只是普通的一天。她像往常一樣拄著盲杖,早上8點20分從地鐵羅湖站出發,孤身前往需要轉車才能到達的燕南站。
  路人幾乎不知道,胡朝暉其實還是“黑暗中對話”項目的盲人教練。她在項目中擔任“黑暗使者”,正逐步給更多無業盲人帶來工作的曙光,改變盲人只能當按摩師的現狀。
  使者被誤以為戴夜視儀
  “黑暗中對話”是1988年起源於德國“對話社會企業”最重要的項目。目前已在38個國家落戶,體驗學習者超過750萬人,為7000多名視障人士提供工作機會,2011年被引入中國。
  胡朝暉來自湖南,1995年從長春大學的特殊教育學院畢業後,來到深圳成為一名按摩師。在這個行業做了近20年後,她開始接觸到“黑暗中對話”項目,最後通過培訓學習成為專職教練。
  她的工作是擔任黑暗中的“使者”,在完全漆黑的屋裡,與報名參加的客戶進行互動。這等於給視覺功能按下暫停鍵,得靠其他感官出來“救場”。這時一個兩三歲小孩能玩的拼圖游戲也會變得困難。體驗者被要求相互之間不能有身體接觸,只能靠相互間的傾聽,以及臨時任命的領導的組織決策。
  由於這項活動往往是企業以素質拓展的名義集體報名,實際參與的客戶並不知詳情。他們在黑暗中發現,有幾個團隊以外的教練“眼力驚人”,帶領大家左右移動,同時指揮若定,簡直像是戴了夜視儀。
  但等到活動結束,他們才發現這些洞若觀火的教練,竟然都是盲人,瞬時覺得不可思議。
  “我是與盲人一起工作”
  “這個項目還能讓大家對強與弱有更多理解。很多客戶最後還發現,盲人除了看不到,其他方面沒有差別,而是在黑暗中其他人甚至需要盲人的幫助。”胡大姐說,這能增加更多人對盲人的包容。
  “黑暗中對話”華南區負責人陸麒表示,工作坊就是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困難環境,這是它最妙的地方,這能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迅速升溫,所以才吸引了許多企業前來。
  胡朝暉說,能與正常人平等工作感覺很棒。“黑暗中對話”創始人 Andreas Heinecke有次來中國和他們聊天,說了句“ I`m not working for blind,I`m working with blind”(我不是為盲人工作,我是與盲人一起工作),這讓胡朝暉很受感動,因為這意味著雙方是平等的,而不是在為盲人創造什麼。
  提供機會並不是施捨
  陸麒和胡朝暉都認為,平常人往往有一些認識誤區,以為盲人要麼是按摩的,或者就是算命和乞討的。“但其實盲人是各式各樣的,他們的職業也應該有更多選擇”。陸麒認為“黑暗中對話”只能解決非常少量盲人的就業,而全社會應該對盲人有更大的接納之心。
  據瞭解,有些參與“黑暗中對話”的客戶,發現“黑暗使者”原來是盲人的真相時,眼淚都快出來了。他們感恩自己健全人的生活,也對盲人朋友有了更多的敬畏。
  “所以‘黑暗中對話’另一個作用,也是給企業展示英文和行動等方面的才能。”胡朝暉說,有些企業認為招錄盲人很麻煩,但其實在一個地方待一段時間,盲人是可以獨立自理的。
  2014年甘肅天水盲人考生張耀東被湖北中醫葯大學錄取,成為全國首位通過統一考試被大學錄取的盲人。胡朝暉希望將來有更多盲人能進入高校就讀,比如管理學和語言學等。
  “為盲人解決就業問題,有時聽起來就像救世主姿態。但無論如何,為盲人提供的平等機會,不該成為施捨。”陸麒說。編輯:實習編輯  (原標題:“黑暗使者”胡朝暉:盲人不是只能當按摩師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gmzkw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